新闻资讯

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发出新一轮全球化最强音

发布时间:2019-10-30发布人:南方网

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休戚与共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继续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2019年“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于10月26日在广州开幕。围绕“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展开了一场深入的思维碰撞,也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

  读懂中国,首先就要读懂中国道路。广东既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国际社会观察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当前,广州正力争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中勇当排头兵,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这场高规格国际会议能为广州带来什么启发?

  十月,初秋的广州,依旧带着夏的气息。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在广州微信总部大楼前与微信品牌标志合影。阿齐兹是一名微信粉丝,有着自己的微信账号。同样使用微信的还有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他熟练地通过了记者的好友申请,并表示希望通过微信这一平台更全面地了解中国。

  读懂中国是世界的期盼。阿齐兹距离第一次来中国已有近40年,40年间,阿齐兹多次来访,每次都会被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变所震撼。参观微信总部后,阿齐兹称,中国包括微信支付在内的创新,是巴基斯坦可以学习引进的。读懂中国,在当今世界确实更有意义,因为很多国家都会想要了解中国的发展路径。

  在千年商都广州,读懂中国有了更生动的案例。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在广东发出。一年后,千年商都广州举办“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大潮起珠江,敢为天下先。

  共商共建共享 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世界经济增长的放缓已经出现一致性,这一点已经成为各国政要的共识。

  墨西哥前总统、21世纪理事会主席塞迪略引用OECD(经合组织)发布的分析,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持续上升,营商信心在全球范围都有下降趋势。塞迪略认为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当前,全球化正面临巨大挑战,国际贸易体系的基础被破坏,个别国家发起的贸易战和前所未有的加征关税行为,已经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造成了显著压力。

  多年前,投资者对投资环境有一句期待——“不在乎政策有多少优惠,而在乎政策有多稳定”。时隔多年,全球化智库咨询委员会主席龙永图在这次会议上再次提起了这句话。贸易保护主义成为全球经济不稳定的一个根源。

  在保加利亚前总统罗森·普列夫内利埃夫看来,贸易保护主义不符合历史潮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才是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的解决方式。“这正是中国目前大力支持和倡导的,所以我也相信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当中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范围内,开放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内在需求。只有如此,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才会得到更高效率,企业才会得到更多利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宋泓表示,中国有信心、有耐心等待西方国家的调整和整个世界体系的变化。

  “这是一个有广泛纷争和冲突的时代,因此围绕共同的利益,破除因不信任带来的灰色地带显得尤为重要。”博古睿研究院联合创始人、21世纪理事会高级顾问内森·嘉德尔斯表示。他希望围绕气候行动,促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他所在的机构目前正在支持一个促进加州和中国之间碳交易市场一体化的项目。

  普列夫内利埃夫更是以自己的国家能和中国企业华为合作为荣。“我们愿意展开双臂,加入国际多边主义机制下,共同推动全球的共同繁荣。”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

  虽然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困难,但信心与决心是本次会议的关键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表示,“第四轮产业革命、科技革命首次汇集在一起,这将孕育新旧动能转换巨大的空间和潜力。”此外,新型公共产品的出现也将给世界带来新希望。

  陈文玲所说的新型公共产品,就是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公共产品已经得到136个国家、30个国家组织的响应,签订1950份文本,已经形成跨国的经济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将给世界带来新的希望。”

  这一点,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深有感触。巴基斯坦是最早参与“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之一,中巴两国最先将瓜达尔港口的建设作为“一带一路”合作的支点,现在瓜达尔港口已成为著名港口。

  肖卡特·阿齐兹认为这一商贸港的建设为巴基斯坦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我们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这会成为发展经济的最大制约”。“一带一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超过千万的巴基斯坦人提供了工作。

  面向未来 中国开放之门只会越开越大

  大势不可逆。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曲折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

  此次“读懂中国”国际会议首次移师广东,同样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与信心。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广东被赋予“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经贸合作中心和重要引擎的定位。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质量呈现出显著向好的趋势。

  这一趋势体现在中国将更加依靠创新驱动。数据显示,中国的研发投入2018年已经达到3700亿美元,占到世界研发投入将近17%,仅次于美国。

  与此同时,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有深化改革,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改革会释放活力。张晓强表示,高水平的开放、营商环境改善、扩大进口、积极吸引外资,通过“一带一路”建设,通过积极参与包括WTO改革在内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这些既是中国自身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中国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重要作用的体现。

  什么是开放?开放是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免税店的韩国化妆品,剧院的英国歌舞剧;开放更是经济发展大事,国际指数公司标普道琼斯、MSCI、富时罗素争相纳入A股或增加A股纳入权重。

  面向未来,中国开放之门只会越开越大。

  春江水暖鸭先知。市场已经体现出开放的活力与韧性。

  以本次会议召开地广州为例,最近三年,每年新成立的企业数量平均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前三季度,企业数量增长10.4%,平均每天开办909个企业,广州前三季度GDP增速达了6.9%。广州在会场表示,随着中国的大门越开越大,广州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管中窥豹。以营商环境为例,按照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我国营商环境跃居全球第31名,并连续第二年跻身全球营商环境改善最大的经济体前十名。

  但展望未来,改革之路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营商环境建设应把握好三句话,营商环境重点不在松而在于公,管理清单不在少而在于准,政策重点不在于惠而应在于信。”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经济学家范恒山表示,中国营商环境改革的任务还很重,“我们非常注重排名,但改革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排名,而是为了中国发展,也通过中国发展为世界发展作更大贡献。”

  同样,经济全球化以及全方位的开放,也将带来一系列的治理难题。这些仍需国际间加强合作。

  国创会副会长、原中央党校副校长徐伟新认为,半个世纪以来,由信息技术所推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使以货物和金融贸易为特征的全球化,正在被跨境数据以及以此为依托的数据经济所替代。

  在这样的信息传播背景下,对国家治理能力、对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一个基本的考量点。”

  数字时代相比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都需要世界各地之间的合作与相互依赖。这是国创会副会长郝叶力的期待。

  发挥制度优势 大湾区是新全球化的最好抓手

  一桥连三地,联通粤港澳。在“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开幕的前几天,港珠澳大桥迎来开通一周年纪念日。它的通车为大湾区不断创新实践提供良好示范。

  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规则对接,正在对全球市场释放积极的外溢效应。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总结指出,相比西方政治出现的问题,中国则有制度优势。大湾区的建设不仅是广东的需要,更是整个国家的需求。新的全球化需要抓手,大湾区是最好的抓手。目前,中国的发展不仅仅是质量型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制度的现代化。制度改革正在由“物理反应”到“化学反应”转变。大湾区利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就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正在开放中做大世界经济的蛋糕,在联动中完善全球经济的治理。经济全球化的目的是造福人民,打造普惠性共同家园,成为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共同愿景。

  美国旧金山大湾区密尔布瑞市市长李伟忠认为,城市应该让市民开心幸福。李伟忠祖籍台山,他所在的密尔布瑞市紧邻旧金山国际机场,素有“通往亚太地区的金色门户”的美誉,这个城市居住环境优美,是美国人最喜欢居住的城市之一。

  “今天,我们的居民更开心了,因为我们给大家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大家能够齐聚一堂,如音乐会、图书馆等,也创造了很多机会让大家在城市开展投资,他们就是城市的股东。”

  李伟忠认为,城市要相互之间开展合作,不被国际或城市界限所束缚。李伟忠同样认可广州努力让市民更开心的做法。

  广州正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于老城市焕发新活力,在教育、医疗方面投入数百亿元改善条件,努力给市民提供一个普惠性、宜居且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从体制机制的改革到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到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扬帆起航。

  在深化改革再出发的号召下,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能否以创新一个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标志,为经济全球化贡献大湾区力量,一如前40年为改革开放所提供的范例一样,令世界瞩目。

  ■声音

  中外嘉宾眼中的广州

  “广州是展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窗口”

  广州是一座非常开放的门户城市,每天有大量的外国客人从广州进入中国。同时,广州是很好的窗口,展示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长足发展。在大湾区发展的前景下,广州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广州的一些农村地区,人工智能等科技也对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希腊前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

  广州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城市之一,在这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工业基础,也集聚有繁荣的经济贸易往来,这使得广州人非常勤劳、工作努力,同时不失幽默感。

  海珠湿地地处广州的城市中央。非常难得的是在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央,可以同时拥有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自然生态地。我认为这里的人们非常幸运能拥有这一切,也祝愿你们一切顺利。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

  “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举办证明了广州可以为中国发声。第一次来广州,那是1970年,我从香港乘坐速度极慢的绿皮火车来广州参加广交会,从此开始一路见证广州的发展变化,而现在广州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发展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的区域之一,广州赢在开放的传统上。

  ——德国荣根财团总裁彼得·荣根

  我特别喜欢森林广州这个想法,广州是一座林城,我特别欣赏中国提出的要打造森林城市、绿城的概念。从宜居的角度来看,广东广州是我觉得特别喜欢、宜居的地方,也有利于广州去吸引海外的人才。

  ——英国剑桥大学政治和国际研究系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

  以前,人们的着装、城市建筑色调都以灰色为主,但现在的广州是五彩斑斓、充满活力的。广州乃至整个广东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外国人进入中国、了解中国的窗口。三百多年前,中国的瓷器从广州港出发,海运至荷兰,催生了荷兰代尔夫特瓷的产生。如今,广州仍然是中国重要的对外交流窗口。当下广州文化“走出去”,跨文化交流最重要的是双向互动。

  ——荷兰莱顿大学中荷关系学专家、媒体及跨文化传播教授包雅蒂

(全媒体记者 柳时强 傅鹏 李鹏程 郑慧梓 黄舒旻)